1.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印象·清廉宁波 | 书香润青云 古村展新颜

信息来源:奉化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07-13


青云村鸟瞰图

永昌古桥

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的奉化青云村,北临剡江,西傍泉溪,南望同山。两条河流穿村而过,形似玉带。古村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清末民初时期藏书楼、民居、祠堂和桥梁等古建筑。如今,青云的诗画山水间,依然流淌着时光淬炼的书香情怀,沉淀着深刻的乡村底蕴,焕发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浓浓书香润古村

据《孙氏族谱》记载,青云旧时称孙家,亦有“湖澜”的别名。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行政村之时,因村中“联步青云”牌坊,故定名“青云村”。牌坊命名渊源已久,明朝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村人孙胜嗜书如命,在村中筑竹庄书屋藏书,后高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可谓青云直上。皇帝赐封在村中修建牌坊一座,加之孙胜又十分羡慕岑参诗句“联步趋丹陛,青云羡鸟飞”中的意境,将牌坊命名为“联步青云”。后来人们就直接把村名改为“青云”。

“联步青云”牌坊

行走在青云村的古街巷,举目所见的尽是石梁老屋,迎面而来的尽是书香气息,毕竟这里是出过多位藏书家和名人志士的地方。一世祖原甫公用“学而优则仕”为后世青云村播下了读书种子。从唐宋时代至清朝科举制度废除,青云村出了10多位进士,辉煌一时。

自孙胜造屋藏书后,爱书、读书、藏书的基因在青云村一脉相承。村里现有“七千卷藏书之楼”“天孙阁藏书楼”、孙氏宗祠的家族藏书楼等3处藏书遗迹。除三座藏书阁外,历史上还记载着孙氏子孙兴办的湖澜书塾、崇文书塾、培文书塾、仰山书塾等。

“剡水迳泉口,文澜绕竹庄,吾宗多绩学,此地有储藏”。此诗由清代奉化籍诗人孙事伦所作,寥寥数字道出了青云历代读书人藏书重教、文脉悠长,历经千年仍久唱不衰的意境。

青云村史馆

藏书楼


代代家风一脉承

在青云村,小巷两旁的民居农舍外墙、孙从钦故居、德星聚阊门等建筑,随处可见对联、楹联、匾额上展示的家风家训,不仅让马头墙黑瓦片更显特色,更成为该村每一个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全村以孙、杨、戴三姓为主,其中孙姓村民约占总人口的80%。按孙氏家谱记载,孙氏来自山西太原乐安,第一代祖先原甫公自东吴时期迁入奉化孙家楼。但因上谱牒失传,1927年修谱时便以26世祖惟尧公为始祖。孙氏辈分排行共四十辈,从“孝、悌、忠”到“佐、贤、良”,蕴藏着“忠君爱国、礼贤下士、守法廉洁、守身养正……”等族训。

将族训家风继承发扬,如今已是新一辈青云村人的责任和义务。该村每年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系列评选活动,把家风家训转化为争做好人好事的实际行动,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助村风,形成乡风文明建设的样本。


古建筑——德星聚阊门


拳拳初心聚民心

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乡村记忆示范基地……走进青云村村民议事厅,金灿灿的荣誉牌铺满了整面墙壁。

青云从昔日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靠的是脚踏实地为民做事的村干部,以及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村民。

村民议事厅

2010年,青云村的原党总支书记杨海定听从组织召唤,毅然放弃自己的企业回村任职,他立下誓言:这个书记要么不当,当就要当好,为村庄办实事,为村民谋幸福。整治河道、兴建农居小区、打通断头路、修缮古民居、发展全域旅游……自上任后,杨海定就全身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调动全村党员为村庄发展想点子、出力气。他的一双旧布鞋踩遍了青云村的角角落落,哪怕身患重病也一刻不停歇。最终,杨海定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村民为纪念他,在村里改建一座公园叫“海定公园”,以纪念杨书记为村庄发展所作的贡献,也使这种勤勤恳恳、一心为公的精神得以传承。

如今的青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各式各样的农旅项目相继落地,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美丽的青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