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画像
从明朝洪武至嘉靖二百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一带,象山地处浙洋中路,首当其冲,备受倭寇之患。据不完全统计,倭寇入侵象山三十余起。昌国卫二次被陷,遭倭寇大肆杀掠。后桃渚、大嵩、昌国等城的抗倭官员有三十六人因错失战机被处以刑罚。先后来象参加抗倭斗争的将领有俞大猷、张四维、汤克宽、刘恩至、潘亨、刘存德、王春泽、卢镗、张鈇等人,而最终谭纶和戚继光奠定了象山抗倭斗争的胜利局面。
招募乡兵驱倭寇
谭纶(1520-1577),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县谭坊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任南京礼部主事。历任职方司郎中、台州知府、浙江海道副使、浙江右参政、福州巡抚。卒后赠太子太保,谥襄敏。他主理军事近三十年,与戚继光、俞大猷等人齐名,与戚继光并称为“谭戚”,是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
嘉靖年间,福建、浙江等地倭寇蜂起。浙江甬台温等地倭寇为患,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卫所官兵疲于应付。南京礼部主事谭纶身为文官,主动请缨赴抗倭前线台州任职,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任台州知府。
见来势汹汹的倭寇在台州横行,谭纶临时招募五百余名壮丁建立乡兵,教授武艺战术加以训练后就奔赴战场,后队伍逐渐发展至一千多人。谭纶虽是文官,但沉毅知兵、善于谋略。他制定了“束伍法”来约束队伍纪律,从副将以下节节制衡,分工明确,进止有度,这支乡兵很快就被训练成抗倭精锐部队。倭寇从栅浦登陆,谭纶一马当先、带队迎战,三战三捷。后倭寇又从松门、澶湖劫掠附近六县,进而围攻台州,谭纶带兵坚决抵抗,倭寇无法攻下只好撤离,转攻仙居、临海,谭纶率兵追击擒拿将其斩杀殆尽。
升任海道副使后,谭纶招募更多浙东优秀子弟参军,并尽数收编戚继光所训练的兵马军士,至此声势大增,威震温台。
谭纶浮雕
挥师马岗获大捷
嘉靖三十七年(1558)三月,海寇王直养子毛海峰集余党踞舟山岑港,坚守逾年。新倭大至,泊普陀。沈家门与岑港倭寇相勾结,贼焰又起,官军屡攻不下。
《筹海图编》记载:“三十七年四月,贼船二十余入临海岛朱门(即南田高塘之朱门,今又作珠门),劫松门寨,寇台州、象山、桃渚又有继至之贼与合为一,攻府城(即台州府城)。”史载佥事李三畏、知府谭纶率兵大败入侵。此倭寇又分头劫象山、宁海、仙居各县。知府谭纶与戚继光联手抗倭。谭纶在陆上用兵,“悉擒斩之”;戚继光动用水师,“追及于海洋”。至此,倭贼全灭。
《宁海县志》载:“三十八年(1559)春三月,倭众千余犯象山,海道谭纶督兵,斩首百余人。”倭寇从象山何家缆(今名王家滥)登陆入侵,据险为巢,树木栅营以自固。总督胡宗宪檄海道副使谭纶赴象山剿灭。谭纶与总兵俞大猷商讨作战计划:“从探听情报来看,所报倭贼数量众多,而今登何家缆倭寇仅三百余人,我们不必惧怕。”他让俞大猷率舟师备于海上,亲率陆兵前往剿倭。到定海(今镇海)正要进兵时,有将士请求说:“兵士远来,望休息三日再战。”谭纶向来用兵神速、绝不拖延,故严肃道:“贼数不及三百,之所以在象山久踞,便是欺我无兵啊!今闻我大兵四集而不遁逃,并严阵以待,我们更应出其不意,即刻出击才是!”将士们心服口服,齐心迎敌。谭纶即下令进兵象山马岗,俞大猷水师自定海赶往象山金井头与之在洋面呼应。
谭纶熟谙兵法,用兵如神。赶至象山马岗当日,领兵大败从金井头方向赶来的倭寇五百余人,部分倭寇逃入渔村岳头,谭家军英武神勇,斩贼以百计,故一时人称岳头是“落头”(谐音)。众多倭寇无法下海出逃,均避入山中趁夜逃跑。次日,谭纶率军直捣何家缆贼巢,倭寇垂死挣扎。僵持之下,谭纶向村民了解到一条捷径,于是决定从间道后击破之。当奇兵从后袭来,倭寇慌忙逃遁跳入舟中,然想不到谭纶早已命人纵火焚舟,一时大火四起,倭寇或跳海或被焚,死伤无数。谭纶又相约驻扎在宁海的戚继光军队合力追杀部分从象山逃至台州宁海的倭寇,复斩首七十余人。《蓬岛樵歌》注:“三十八年五月,副将刘存德、参将张鈇令把总任锦设伏石所港口(“石所”指昌国卫石浦前后所),而自引兵进剿。贼急遁出洋,伏兵击败之。”
马岗之役是象山乃至浙江抗倭史上的重要一役,令浙江沿海倭寇元气大伤。直至嘉靖四十年(1561)五月,倭寇犯鄞县大嵩。新任海道副使王春泽一面檄总兵卢镗由南路奉化入象山,另一面则自己引兵由大嵩往湖头、裘村进军,合力抗倭。随后大败倭贼,斩贼首一百五十七人。倭船七艘逃向象山钱仓所外洋,被犁沉三艘,又巧遇飓风,倭寇溺死漂失者不计其数,无人生还。象山倭寇在这年基本肃清,浙江倭寇纷纷遁入福建,福建告急。谭纶、戚继光又被朝廷调往福建,与当地抗倭将领一道,经过多年努力,平定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浙东倭患至此基本解除。
象山县博物馆海防文化展厅内的“马岗大捷”塑像
捐金修庙留芳名
谭纶在象山马岗取得大捷,在象山东陈一带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底蕴深厚的历史遗迹。
象山东陈有一座神武陈公庙,新《象山县志》称为陈元帅庙,又名灵济庙。又据乾隆《象山县志》载:“庙在县西南二十里,祀宋丞相陈宜中从子行十五,名失传。”传说此人在宋理宗时屡立大功,为大元帅。德祐中,陈宜中奉二王入闽,元帅从之。舟次象山金井湾,得暴疾,向帝舟叩头恸哭曰:“臣死当为厉鬼杀贼!”遂卒,葬姆岭之麓。后元朝军队追至海上,当夜忽闻岸上兵马、人头攒动,元兵大惊,退去。嘉靖三十八年(1559),海道副使谭纶征倭抵象,其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入村、不扰民。实行问责制,严惩荼毒百姓者,故而深得民众拥护。史载:“讨虏征倭,或竟日不食,或连朝披甲,或数月不得卧榻,或终朝马上而待旦,或一日走数百里之遥,或一月而涉千万里之远,任风雨霜露,身无干衣,悬性命于呼吸……”。一日夜里大军驻马岗姆岭一带,谭纶梦一自称陈元帅之人告其明日午刻出战。谭纶如其言,遇贼于金井湾,遂大胜倭寇。之后,谭纶在驻地附近见到陈元帅庙,庙中神像一如他梦中所见之人,非常惊讶,于是捐金修庙,今庙前神武坊便为谭纶所立。当地老百姓还在庙中竖了一块纪念谭纶的碑,铭刻他为民剿倭的功绩。
历史的战火虽早已化为烟云消散,但民族英雄谭纶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情怀、军纪作风,以及抗倭斗争绝不退缩的勇气,深深地印刻在象山人民心中,留在这块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
部分图片来源:江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