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文

印象·清廉宁波 | 五马桥:一座名副其实的御史桥

信息来源:北仑区纪委区监委 发布时间:2020-07-31

北仑柴桥城区,碧波荡漾的芦江河穿城而过,河面上有座大桥,桥栏上刻有“五馬橋”三字,桥身两侧还刻着两副对联:曾经水陆几千里,特建东南第一桥;笔山遥映虹千尺,芦江长流月半规。 

五马桥,又名骢马桥,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系柴桥沃家村先祖明代监察御史沃頖所建。关于五马桥的由来,还有两个当地传说。

柴桥在明代虽是江南鱼米之乡,但遇到台风潮汛,芦江河就会发大水。有一年,芦江河边的低洼地段遭遇水患,风大浪急,村民无处避难。危急关头,沃頖驱五匹骏马入水,拉绳为索、搭木为桥,救村民脱险。后来,沃頖又在绳桥的位置上建造了一座单跨石梁桥,取名为五马桥。

还有民间传说,柴桥穿山有个邹太监,是宫里的红人。有一年,邹太监要回家省亲,他派人探视路况,见沃頖所造的石桥不够宽阔,五马并驾的马车不能通过,便命令地方官吏将五马桥拆除,由乡民集资再重新建造一座加宽的石板桥,让马车通行。

为避免劳民伤财,沃頖设计阻止邹太监拆桥重造的行为。当时,沃家村刚好有个守节而死的寡妇,沃頖乘机写了一份奏折申报朝廷,要求建造一座贞节牌坊。皇帝准奏,还亲笔御赐“贞操烈节”。牌坊造在五马桥西边30米处,这是邹太监回乡的必经之路。过了几天,邹太监坐着五驾马车返回故里,当他来到五马桥前,一时竟傻了眼,不知怎么会突然冒出一座贞节牌坊,上面还刻着皇帝的亲书御笔。邹太监不敢冒犯,慌忙跳下马车,跪地叩拜,弃车走路回家。后来,柴桥当地就流传着一首童谣:“五马桥前造牌坊,太监威风全扫光”。

实际上,古人常以“五马”代指太守或知府。唐代曾任杭州太守的白居易《西湖留别》诗中有“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之句;又以“骢马使”“骢马”代指侍御史或御史,明代佘翔《林侍御史休徵》诗有“秋风骢马别燕山,采药归来合闭关”之句。应是后人为纪念沃頖,遂以“五马”“骢马”为桥名,凸显了沃頖的身份。

在五马桥的北侧,就是沃頖故居。明宪宗二年,沃頖中进士,随后被选为监察御史。其父沃浩深知御史职责之险要,以“奉公守法”四字相勉。沃頖牢记父亲嘱咐,先后到瑞州、袁州和吉州等地巡察,一路秉公执法,严惩贪官污吏,深受百姓爱戴。但因正直敢言,得罪朝廷重臣,被降职到穷困偏远的河南内乡任知县。期间,沃頖严惩贪腐,因政绩卓著,擢升荆州知府。上任荆州知府前,太傅王铖劝他为人不要太刚正,如此方能官至三公,然而沃頖并没有听从这一规劝。

荆州修建王府期间,许多没有户籍的人冒充三卫军的名义,按月冒领军饷。沃頖查清后奏报朝廷,罢了几个贪官污吏的官,削除了假冒军粮数十万石,作为预备兵饷。

明成化二十三年,沃浩病逝,沃頖回籍为父守丧三年。然而嫉恶如仇的他,依然不改初衷,终因揭发大臣贪腐获罪,被流放榆林守备边疆。

赦免还乡之后,晚年的沃頖带领乡民建桥筑路,造福桑梓,五马桥、三溪桥、风打塘等均为他所建。此后几百年,五马桥曾在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多次修葺,增宽了桥面。1948年,柴桥乡绅捐资把原来的石拱桥改为整体式钢混结构单孔水泥拱桥,沿用至今。


五马桥石刻铭牌,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造的石拱桥铭牌,现存于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如今这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御史桥”依然横亘在芦江河上,默默地向后人述说着沃頖的清廉故事。



往期回顾:

印象·清廉宁波 | 还金桥:拾金不昧,成就一座桥

印象·清廉宁波 | 通济桥:“瞒天帐”下保周全

印象·清廉宁波 | 张斌桥:立信于市 传承品质

印象·清廉宁波 | 卧床桥:执拗清官的幼年读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