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急救电话后,医生第一时间赶到我家,帮我父亲稳定了病情,并建议我们按照规范将父亲送往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最后通过手术转危为安,多亏了医生的及时救治与精准判断。”在接到宁波市北仑区纪检监察干部电话回访时,患者家属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急救转运提质增效带来的真切变化。
急救转运事关群众生命健康,是否规范、高效、安全直接关系着医疗救治的效果。今年以来,北仑区纪委监委将整治急救转运不规范问题作为重点监督的切口,通过压实责任、专项督查、跟踪问效等方式,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剖析问题根源、补齐制度短板、优化运行机制,以精准有力监督守护“生命通道”全程可控、高效运转。
“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急救转运的关键人员和重点环节,系统排查体系建设是否完善、设施设备管理是否到位、转运费用管理是否规范等5大类问题。”北仑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北仑区急救中心,调度组负责人董文文正指着屏幕中标注着区域急救需求密度的热力图,向前来走访的北仑区纪检监察干部介绍该区急救站点的整体布局。“结合这张动态感知的热力图,我们精准优化急救站点布局,将新增站点优先部署在交通不便但人口密集的红色预警区域,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董文文介绍道。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是急救转运的核心支撑,北仑区纪委监委督促指导该区卫健局细化相关方案,定期对站点规划、资金落实与建设进度开展督查,对推进缓慢、责任缺位的部门及时约谈,切实打通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堵点难点。据悉,北仑区域内的急救站点已达12个,7月正式运行的区人民医院霞浦急救站点将进一步保障临港企业应急救护需求。
“救护车是救命车,日常维保资金的监管一定要规范,否则将影响车辆运行安全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益。”近日,该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七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在与区急救中心车管组负责人谈话时说道。此前,该派驻纪检监察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某急救站点救护车辆负责人在经办急救车辆维修工作中,违反工作要求,违规向定点维修企业支付享受优惠减免的维修费用。经调查核实,已依法对该责任人作出处分。
为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该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区急救中心修订完善《北仑区救护车辆维修与燃油管理规定》,并同步开展对各站点维修、加油等情况的自查与监管,切实将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成果。
“把您家人送回家为非急救转运,这是知情同意书以及收费标准。”在戚家山街道急救站点,站点医生正在给一名非急救转运患者进行服务前的告知。
针对此前急救转运中时而发生的费用纠纷问题,该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区急救中心在每一辆急救车医疗舱内公示了院前急救和非急救转运两个收费标准,并及时做好相关告知工作,让群众花得明白、用得放心。
监督推动带来的成效转化为了守护生命的“加速度”,今年以来,该区120调度平均派车用时缩短至32秒,较2024年同期下降22.6%,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8分35秒,为群众筑起了更加迅速的绿色生命线。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急救领域专项监督,推动急救转运体系长效机制建设,让强有力的监督真正转化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加速度’和安全感。”北仑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