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汇报工作只需用简明的文字把工作实效说清楚即可,不用费力再做精致的PPT,这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走访群众、服务百姓中去。”近日,鄞州区下应街道海创社区负责人谈起基层减负变化时,露出欣慰的笑容。她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最近一个月解决的32件民生小事:独居老人房屋漏水、小区垃圾分类亭改造……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正是基层减负带来的“民生温度”。
去年以来,宁波市大力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由市纪委监委、市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牵头,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多部门组成工作专班,针对公务政务活动中公务视频、电子演示文稿(PPT)、网络直播等存在的“泛化使用”、跟风攀比、做表面文章、过度包装、铺张浪费等问题,持续深化整治,推动基层干部将更多“指尖功夫”转化为“脚底功夫”。
摸清底数才能精准施策。宁波市纪委监委通过单位自查、运用财政系统排查、联合市督考办筛查等方式,对全市相关单位制作公务视频、电子演示文稿和开展网络直播情况进行全方位“体检”。例如,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组督促指导7家驻在单位深入开展排查,及时叫停了有关宣传视频制作事项,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谁制作、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压实整改责任,督促有关单位从制作必要性、财政绩效、场景实用性等维度深入研判,采取叫停项目、协商减免费用、循环利用等方式坚决整改。市纪委监委深化运用“双通双督”机制,联合市督考办对整改情况和重点问题进行抽查、核验及“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
为巩固成果,市纪委监委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制定了《“屏幕中的形式主义”正面、负面清单》等规范,明确6方面负面情形和4方面正面情形,为基层准确区分工作确需与“泛化使用”提供遵循,实行精准施治、分类处置,避免“一刀切”。
整治成效显著,也激发了务实创新。如鄞州越剧团落实整治要求,注重实际,在制作越剧宣传短视频时,综合考量依据、目的、内容、平台、绩效等,鼓励员工自行拍摄剪辑。在抖音等平台发布后,总点击量突破百万,不仅减轻了经费负担,还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据统计,专项整治以来,全市相关活动全面规范。今年上半年,全市制作公务视频数量和费用同比分别减少84.4%和80.3%;制作PPT数量和费用同比分别减少69.1%和91.0%。基层干部开源节流意识增强,从“屏幕形式主义”中解放的时间和精力得以用于下沉一线、推动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把防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纳入日常监督、政治监督、主体责任检查和政治生态分析评估范围,常态开展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推动长效机制建设,持续营造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良好氛围。”宁波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