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凝聚清廉力量 献礼建党百年 > 宁波红廉印记

红廉印记 | 从狱中50封家书感悟家国情怀

信息来源:鄞州区纪委区监委 发布时间:2021-06-25

双手被反捆,却昂首挺胸、含笑赴死!1948年9月30日,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工人运动的领袖王孝和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而烈士最后的微笑,大义凛然的从容,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一组《大公报》记者拍摄的照片,记录下王孝和慷慨就义的最后时刻。

听闻敌人判处自己死刑时,王孝和含笑以对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在王孝和的家乡,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先进事迹陈列馆,陈列馆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福明街道。走进陈列馆,沿着盘旋的楼梯拾级而上,便来到陈列馆的序厅。序厅由一尊古铜色雕像和浮雕组成。雕像整体高度为2.1米,雕像人物右手紧握,眼神坚毅,望向前方。这便是王孝和烈士。王孝和烈士雕像后面是一组浮雕,浮雕反映的是当时上海工人们在街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以及资本家的场景。


陈列馆的序厅

目光往右,就能看见序厅的主题字——“照亮信仰的微笑”。主题字之下,王孝和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一一呈现:王孝和(1924年-1948年)浙江鄞县人。在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读书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由党组织安排进杨树浦发电厂工作。1946年,在上电工人九日八夜罢工斗争中表现出色,当选为厂工会干事。1948年,当选为工会常务理事,为维护工人利益,不顾特务威逼,领导工人与厂方斗争……

继续往前,便是关于烈士生平的详细介绍,分为寻根篇、榜样篇、流芳篇三个部分。


陈列馆的展厅

4月21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国民党特务逮捕了王孝和,轮番对他施以酷刑,但他为了保卫地下党的秘密和战友的安全,顶住了敌人的凶蛮摧残。1948年6月28日,上海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判处王孝和死刑。9月30日在特刑庭上,王孝和义正词严地对反动当局的野蛮暴行进行揭露和声讨。敌人担心场面失控,强行将王孝和押赴刑场。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刑场上,王孝和在他战斗的最后一刻,毅然狂怒地呐喊:“特刑庭乱杀人!”“特刑庭不讲理!”“不讲理的政府要垮台!”年仅24岁的王孝和,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他向暴政宣战、同独裁抗争的不屈意志。

1949年5月27日,号称“十里洋场”的旧上海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1月5日,上海各界20000余名群众在逸园隆重举行王孝和烈士追悼大会。


陈列馆展出的毛毯

在展出的物品当中,有一条旧毛毯。1948年4月,王孝和被捕入狱后身受重刑,妻子忻玉瑛将毛毯送到提篮桥监狱,给王孝和使用。王孝和牺牲后,忻玉瑛将毛毯取回,长期保管。1994年10月,她将这条毛毯捐赠给龙华烈士纪念馆,经过专家鉴定,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王孝和留下的珍贵遗产,还有在狱中写下的家书。

在被捕后5个多月的铁窗斗争中,王孝和写下了50封家书,平均3天一封,最短的53个字。临刑前,他仍不忘在遗书中勉励工友:“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只待大家努力奋斗!”


狱中家书

“以前,我心中的父亲是位大义凛然的英雄,为了党的事业可以牺牲一切。从这些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珍重亲情、乐于分享的父亲,即便身处铁窗监牢,也是那样的乐观豁达。”退休后,王孝和的女儿王佩民带着对父亲家国情怀的感悟走上荧屏,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等节目的录制。越来越多的人同王佩民一起,透过一封封红色家书走近王孝和,追寻这位永远年轻的革命先烈。

红色家书是跨越时空的对话、直抵心灵的教育。近70年来,评弹、戏剧等反映王孝和家书的文艺作品迭出,蕴藏在笺札中的烈士形象日趋丰富立体,人们循着事踪笔迹,从字里行间感悟家国情怀,在薪火相传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