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四明山脚下的章水,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无数的革命者曾在这里浴血奋战,涌现了徐婴、李敏等烈士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
徐婴烈士纪念馆
徐婴,笔名山鹰,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徐东埭村人。山鹰,象征着坚毅与勇敢,正是他23年壮阔人生最生动的写照。
1942年春夏之交,21岁的徐婴由党派遣来到鄞西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被任命为“林中队”政治指导员和支部书记。他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行军同战斗,深受战士们爱戴。
同年7月下旬,徐婴又被指派为“鄞西小学教师暑期训练班”班主任。那时训练班是流动的,每到一地,徐婴就向当地农民借箴荤铺在地上睡觉,他总是抢先为学员扫地、铺荤,一点没有架子,大家亲热地叫他“指导员” 。每次到农民家里去时,徐婴总是口亲、手勤,不怕臭,不怕脏,和农民亲如一家人;到统一战线对象的上层分子家里去时,徐婴也能分清主客位,不亢不卑,落落大方。
“鄞西小学教师暑期训练班”结束后,党组织开辟古林、风岙、梅园、樟密等地区,徐婴率陈洛宁、李敏等五人来到樟密工作。
1942年9月,徐婴打入郭青白部及乡政权,发展革命力量。同年11月,郭青白委任徐婴为鄞西罂湖乡的乡长。徐婴到职后,怀着“把头落在罂湖”的献身精神,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一方面廉洁自持,关心群众疾苦,自己生活朴素,烟酒不沾,即使身体不好,也舍不得吃好一点;另一方面致力于革除乡公所借各种名义公开贪污和大吃大喝的陋习,大大节约了乡公所的开支。
1943年9月,鄞西地区29个乡镇获得解放,建立了“鄞西六、七两区联合办事处”,下辖樟水、鄞江、武陵、古林四个区署,徐婴任樟水区区长。
1944年2月,顽敌“浙保”二团游窜到樟水区,李敏等五位同志在樟村英勇就义。3月中旬,顽敌“浙保”自强部队又卷土重来。因有人告密,徐婴被郭青白匪部逮捕,遭遇严刑逼供却始终未吐露任何信息。后敌人又以伪善的嘴脸与徐婴叙搞统战时“情义”之旧,谈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做人“秘诀” , 说尽奉承话,妄图劝徐婴就范。徐婴大义凛然:“既然进来了,我也不想你让我活着出去,这就是我对你的‘情义’!”
徐婴烈士被捕处十八柱
1944年4月5日清明那天,敌人将徐婴押到樟村下街。他如四明山上的青松,巍然挺立着,罪恶的子弹穿过他的胸膛,这一年他才23岁。
1944年12月,鄞奉县抗日军民万人集会,公祭民族英灵,移葬徐婴、李敏等烈士灵柩于今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东南端,并立“抗日阵亡将士、反顽殉难烈士纪念塔奠基石”一方,以慰忠魂。
《宁波报》黄建英《忆徐婴同志》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在人们心中,徐婴已化作矫健的山鹰,翱翔在祖国的万里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