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宁波是一个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城市,所以我们今天的节目也邀请到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银绍,党史处处长刘士岭以及宣教处处长张伟杰来到节目当中,围绕着《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和各位展开讨论。
聚焦热点
主持人蒋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余姚、宁海、象山等地纷纷行动,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让党的红色故事、红色传奇等等不断地深入人心,请问市委党史研究室还会通过哪些具体措施让党史影响更多的人?
陈银绍主任:庆祝建党百年,是今年党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党史研究室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编印党史书籍、组织宣讲团、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扩大党史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的知晓度。
首先,我们正在编辑计划在“七一”前出版五本书。它们中既有地方党史基本著作,也有我市著名中共党史人物的传记《张人亚》,又有“中国共产党在宁波100年”系列普及读物。每本书都各有特色,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们还将修订《中共宁波党史》第一卷,重印《中国共产党宁波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教材内容。另外,我们成立了党史宣讲团,作为我室对外宣讲的重要窗口。同时,我们通过各大宣传平台,加大党史的宣传力度。
主持人蒋博:陈主任提到了室里编写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中国共产党宁波历史》第三卷(1978-2002),将党在宁波的历史做了一个记录,能不能为我们来介绍一下编写情况?
刘士岭处长:编写《中国共产党宁波历史》第三卷(1978—2002)(即宁波党史三卷),是中共宁波市委赋予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推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学习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市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2015年3月,市委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发文成立了宁波党史三卷编审委员会,市委分管领导担任编审委员会主任。近几年来,市委党史研究室把编写党史三卷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任务。从2015年编写工作启动到目前,大体经历3个阶段。 目前,书稿已提交市委常委会审核,并完成了出版社一审一校,计划于今年6月出版发行。
民情直播间
主持人蒋博:请党史处刘士岭处长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在宁波的百年党史中发生了哪些重大党史事件?涌现了哪些重要党史人物?
刘士岭处长:宁波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是全国较早建立党的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大革命时期,宁波党员人数占全国的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波党组织先后领导发动奉化、亭旁等武装暴动,创建全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宁波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重建革命武装,建立四明游击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宁波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探索发展。改革开放时期,宁波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地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市委团结带领人民扛起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担当。党在宁波的近百年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发生了很多重大党史事件。这里,我简单列举几个。如1919年,宁波学生和工人响应五四爱国运动,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宁波传播;1925年,党在宁波的最早组织——中共宁波支部成立;1943年8月,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进驻梁弄,四明抗日根据地形成。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1960年3月,毛泽东视察宁波,兴起调研之风。1973年至1976年,“四项工程”兴建。1984年8月,邓小平发出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的号召。1987年,宁波成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市委确立“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2018年,宁波GDP突破1万亿元。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等等。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我想着重介绍一下党在宁波最早的组织是如何成立的?这要从1922年讲起,当时的上海地委兼区委领导着浙江党的工作。共产党员张秋人经常与宁波知识分子周天僇、汪维恒等人通信,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1923 年初,张秋人回到上海,担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候补委员、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这一年,张秋人受团中央委派数次来宁波,同周天僇、汪维恒和赵济猛等人会晤,着手筹建宁波团组织。下半年,中共上海地委派委员徐梅坤来宁波调查工人运动情况,为在宁波建立中共地方组织作准备。1924年张秋人介绍了周天僇、赵济猛、许汉城、谢传茂、干书稼、潘念之等6 人加入共青团,到下半年又介绍周天僇、汪维恒加入共产党。之后,周、汪两人又介绍杨眉山、许汉城加入共产党。他们成为了宁波地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到了1925年二三月间,党在宁波的第一个组织——中共宁波支部在宁波启明女中成立,共有周天僇、许汉城、杨眉山、谢传茂、石德濂(石愈白)5名党员,支部书记周天僇。从此,宁波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宁波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有了自己的地方领导机构。
在近百年的宁波党史上,一代又一代宁波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可谓群星璀璨,光芒闪耀。这里简单介绍几个:张秋人,宁波最早一批团员、党员的领路人,为宁波党、团组织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裘古怀,牺牲时年仅26岁,在牺牲前给党组织的信中写道:“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遗憾的是自己过去工作做得太少,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李敏,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0岁,被称为“浙东的刘胡兰”。
在宁波党史上,像这样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正是由于他们的奋斗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主持人蒋博: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我党的一大会址时,看到了一本中国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当他得知这是宁波一对父子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总书记连声说很珍贵,他问讲解员:“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后来怎么样了?”其实总书记所问的这个人就是张人亚,也被称为是党章守护人,接下来,请张人亚党章学堂的负责人楼维娜来介绍一下张人亚的故事。
楼维娜:张人【】亚,是宁波籍早期中共党员,在上海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有机会接触到1921年、1922年我党创建前后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等重要革命文件和刊物,这些文献成为了他的精神指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所以,在1927年冬天白色恐怖笼罩下,人人自危的时刻,张人亚首先想到的是这些文献的安危,不顾生命危险将它们从上海秘密带回霞浦老家,托付父亲保管。他的父亲确实没让儿子失望,他编造了“儿子在外亡故”的谎言,在附近山上为张人亚修建了衣冠冢,接着用层层油纸裹好文件,夹带在衣物中随棺落葬。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全部归还了组织,由张人亚和他家人用生命守护的文件、书报,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20余件,其中就包含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
主持人蒋博:其实,在宁波还是有很多的红色资源可以深入挖掘的,除了刚才我们所讲的党章守护人张人亚之外,还有宁海的梅花村会议、山洋革命根据地、象山的殷夫故居、余姚市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等等,那么对史志部门来说,该如何加强我市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并不断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建设呢?
张伟杰处长:革命遗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立体的、有形的、无声的党史”,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多年来,我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下,不断取得发展。特别自2014年10月《宁波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定》颁布以后,保护利用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呈现良好态势。今年我们正会同市法制部门开展对《宁波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定》立法后评估工作,并将适时升级制定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
同时,我们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高质量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整体提升。比如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综合开发力度、推进各地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等。
主持人蒋博:目前我们正计划打造的中共宁波历史馆工程的筹备情况如何?建成以后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张伟杰处长:中共宁波历史馆建设项目是宁波党史工作“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工作之一,选址恒春街老党校地块,与市档案中心合建,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土地红线划定,正进行外立面概念设计,争取在七一前奠基启动。
中共宁波历史馆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全国一流,省内领先”,建成后将成为宁波的又一地标性文化建筑。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党史馆工程正式启动后,我们将建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筹建办公室,组织专业团队,切实推进中共宁波历史馆建设各项工作。
主持人蒋博:据听众及网友互动消息,宁波有哪些独具特色的党史遗址?适合家长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走走转转?
张伟杰处长:据最新的调查数据,宁波目前共有革命遗址579处,数量众多。适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生思政教育的党史遗址,各区县(市)都有分布,我们建议可以参考《宁波红色旅游指南》这本书,重点考虑省、市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目前,我市有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15处,市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72处。这些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一般都保存完好,在全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也有比较完备和丰富的展品。比如,位于宁波城区的有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和丰纱厂旧址。这几个场馆展陈和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好,也有对外接待能力。各区县(市)的,慈溪、余姚、海曙这条线的,主要是以四明山为中心,重要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比较多,比如中共浙东区委成立处旧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馆、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等;南三县这边,象山港两岸,红色资源也很丰富,比如北岸的卓兰芳纪念馆、沙文求烈士故居、裘古怀烈士纪念馆,南岸的柔石故居、殷夫故居、梅花村会议纪念馆,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另外,镇海、北仑这个方向,有朱枫烈士纪念楼、陈寿昌烈士纪念馆、张人亚党章学堂,等等。这些红色旅游场所周边都有其他绿色人文景点,可以寓教于乐,都是周末带着孩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不错的去处。
92深一度
主持人蒋博:学史明志,党史工作对我们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陈银绍主任:党史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党史工作,对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党的新鲜经验,提高党治国理政水平;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不仅在于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而且对于当下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传承精神,引领发展。二在于服务现实,资政育人。
主持人蒋博:从本期节目看,史志工作如此重要,而社会普通民众对我们的史志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如何推动史志工作从幕后走向前台?
陈银绍主任:史志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存史、资政、育人”,史志部门主要还是一个研究型的机构,史志育人则主要通过转化研究成果、建设宣教阵地、出版普及读物等形式,借助主流媒体发声,传播史志正能量。
在新形势下,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有利时机下,史志部门将主动参与和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的各项庆祝活动,充分发挥史志部门的独特优势。同时充分吸收社会力量,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最主要的是要“开门办史”“开门办志”,一方面,史志工作者要走出去,走向大众,走向基层,让史志成果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将社会上的史志爱好者和相关机构请进来,不断壮大史志工作队伍和史志研究宣传力量。通过加强与社会沟通和联系,通过史志宣讲和服务基层,展现史志人的精神风采,从而不断提升史志工作在大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锻造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史志干部队伍也很关键,结合清廉机关建设,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
主持人蒋博:最后,请陈主任用一句话做个总结。
陈银绍主任: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全市史志干部将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不忘“存史、资政、育人”的光荣职责,为党和人民编写经得起历史检验、实践检验的精品佳作,让信仰之火熊熊燃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