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纪委区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一级科员 杨露
我是一名转任刚满半年的纪检监察新兵,握着手中套在黑色皮套里的工作证,似乎多了一分厚重与神圣。它赋予我监督执纪、审查调查、问责处置的职责和使命,所以无论做了多久、多么充足的心理准备,当真正接到通知,准备进入留置点的那一刻,请允许我依然保留些许忐忑,因为它并不仅仅来自对未知的不安,更来自对纪法的敬畏。
“小黑屋不黑。”
一个四四方方的格子间,里面只有一盏钨丝灯幽幽地散着光,时而忽闪忽闪的,仅照亮小板凳外的一圈圆晕……这是我年幼时对留置点的印象,并不客观,因为这点印象来源于被艺术化加工的影视剧作品,再加上年纪尚小,甚至还分不清留置点和看守所。可是,这点浅浅的印象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中,直到成为一名纪检监察人,真正走进留置点,我才知道,原来“小黑屋”不黑。格子间确实不大,但开了灯也挺亮堂,墙上的电子仪器显示着时间、温度和湿度,并不是想象中那一明一暗的昏黄灯泡昭示着昼夜交替,也没有被蹭掉漆的小板凳四脚朝上。
在做出开除党籍的处分前,这些留置对象依然是我们的同志。“小黑屋”不黑,这是纪法的文明。
“我不知道我要交代什么。”
这是其中一个对象在被留置的第一天说的一句话,反映了大多数涉案人员在留置初期的心理——或多或少不愿意将自己的违纪违法事实和盘托出。再加上部分留置对象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有的身为单位高层,意识到业务风险时认为事不关己,放任他人违纪违法;有的心存侥幸,暗忖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顶着,如此种种,将其推向当前的境地。留置期间,每个对象都要进行党纪学习,办案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也大量穿插着普法。三个月后,办案人员再问这位曾说“不知要交代什么”的留置对象:“你以后出去了,最想做什么事?”她说:“多学点法,也要教孩子有法律意识,一家人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教会一个人讲原则、守底线,这是纪法的震慑。
“你家里人打电话来说孩子的成绩进步很大,让你在里面安心。”
这名留置对象家中孩子正读初三,临近期末的关键阶段。虽然就读于一所重点率、升学率都很不错的学校,但作为母亲,没有亲自盯着孩子,总归是不放心的。案情调查进入后半程,办案人员更加注重心理疏导,舒缓对象的心理压力。有一次我们告诉她:“你们家孩子近三次重要考试成绩稳步提升,从年级前五十进步到了十几名。你先生打来电话说家里都好,让你在里面安安心心的。”办案人员的话才说到一半时,她就笑了,是开心的、欣慰的笑。从她的脸上,我看到这三个月来对家人的思念、牵挂,在此刻化为心安。
留置点里的空调在呼呼作响,可是比空调的暖风更让人心暖的,是组织不放弃每一位同志的暖心关怀,这是纪法的温度。
从留置点出来,回到办公室,同事迎接我的第一句话便是:“恭喜你,离成为真正的纪检监察人又近了一步。”一个真正的纪检监察人是什么样的?内心的声音告诉我,这需要用更久的奋斗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