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四明黄氏:家传词翰 忠孝两全

信息来源:余姚市纪委市监委 发布时间:2021-10-20

余姚市梁弄镇,秦属会稽,汉属余姚县,后唐为四明乡,辖宁绍台三郡接壤之地。这里风光旖旎、人杰地灵,为四明望族黄氏之故里。据《四明黄氏家谱》记载,迁姚始祖褎,字宗远,山东青州人,官越州别驾,五代吴越国时迁入剡川北庄,又迁居余姚县四明乡良嘉弄(梁弄旧称)。此后,黄氏一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延绵后世,逐渐成长为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文化世族。


余姚市梁弄镇俯瞰图

翻开《四明黄氏家谱》,可见其家族彝训:隐则死孝,仕则死忠,尔等读书明道,当自树立,毋负天地之所生,父母之所望,正伦厚恩,内外肃然。黄氏将家训记录在氏族宗谱、祠堂砖墙之上,教化本家子弟,还在潜移默化中让临近乡民也深受熏陶,耳濡目染。这家风作为黄氏后代为人处世的约束和指导,如同信仰一样扎根于心底,外化于行动。

四明黄氏家谱

黄肃,字敬夫,余姚梁弄人,为四明黄氏十九世。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官至湖广兵备副使。黄肃深受同乡王阳明影响,不仅是个具有出色才干的实干家,更是一个敢于为民请命,敢作敢为、不媚世俗、不阿权贵、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清官。

黄肃初任新郑县尹,时值灾荒大饥。鞠躬尽瘁,赈贷粮食,使百姓得以保全;为教化百姓,他买民居广开学门,使民间子弟受到教育;他关注民生,压低米价,便宜惠民……在新郑为官九年,他两袖清风,临行时士民以当地特色彩亭三座送给他,一置镜曰:“明如镜”,一置衡曰:“平如衡”,一置水曰:“清如水”。此后,新郑百姓还自发建立祠堂来祭祀他。

在任工部都水司主事管理河道时,黄肃陈规尽革,固堤防、通淤寒,船运无阻、商旅大通,被当地民众称之为“黄青天”。后转刑部广东司员外郎,擢广西佥宪,黄肃到任后,立法树规、盗贼敛迹,当地民众又呼其为“打鬼黄”。不久,升任湖广兵宪副,奉敇提督所属军卫有司,修城池、简军实、清狱讼、理钱粮……当道称其为治行第一。

然而,由于黄肃生性耿直不阿,此后便因事掣肘,凡事难于施行,于是上书乞休。朝廷念黄肃“以志安民,以身许国,屡平寇盗,备历艰危”,于正德元年(1506)以军功升三品,致仕,后家居二十年,卒年八十六岁。

黄肃生前常常训诫子孙:“你等需要读书明道,克自树立,不要辜负天地之所生,与父母之所望。”其四子俱从学好友王阳明先生,得“良知”真谛,学有所成。

仲子黄骥,气质刚毅,博学善文。少承父之义训,从学王阳明先生,虽科场失意,却是“知行合一”之楷模,被誉为“圣世之真儒,沧海之遗珠”。他极尽孝道,以孝著称乡里,被朝廷旌表为孝子。又轻财重义,乐于接济乡邻。三子黄骅,任南昌府同知时,清兵戎,听狱讼,兴学舍,捐俸赎钱买学田三百余亩,仁义之心身体力行。正如黄骅所言:“忠学于父,孝学于兄”,诚为知行合一者。王阳明曾为黄家题写“家传词翰”四字,赞赏黄氏一门是以诗文、辞章家传的典范,黄家把它用青砖阴刻并置于台门内侧,一直保存至今。

王阳明曾夜宿学生黄骥家,并题写“家传词翰”四字

如今,在梁弄镇梁冯村的孝子祠堂,仍可见黄氏嗣孙所撰楹联“列乡贤祠酬功崇德 旌孝子里激儒起顽”以纪念先人。为弘扬黄氏家风和忠孝文化,热心人士还对孝子祠堂进行了修葺。好家风促好民风好乡风,黄氏祖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当地人崇学尚德、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这里时时处处传递着新时代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