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执纪

宁海:"蛋鸭之乡"转型记

信息来源:宁海县纪委县监委 发布时间:2021-01-21

近日,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宁海县西店镇全域15条河流水质监测报告出炉,Ⅲ类水占三分之二,全年水质稳定,劣Ⅴ类水无一处反弹。


环境变得好不好,当地群众最有发言权。“别看王家溪水清景美,以前可是臭得大家都不敢靠近。”西店镇王家村昔日鸭倌王伟民感慨,“当年溪流两岸集聚了很多蛋鸭养殖场,臭气熏天,如今产业能清退,绿水青山能回来,这中间离不开西店镇纪委一次次的监督检查啊!”


世纪90年代,在西店镇,畜禽养殖是个“金窝窝”,依托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到1995年全镇有蛋鸭养殖户近千户,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曾获得“中国蛋鸭之乡”称号。到2014年,西店镇蛋鸭等家禽存栏37.73万羽,产值1.26亿元。


然而,养鸭在鼓了老百姓钱包的同时,也破坏了农村环境。村庄臭气弥漫,河水发黑。当地政府痛定思痛,从2015年开始,西店镇纪委成立专项督查组,不定期暗访畜禽养殖场关停情况,全面监督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助推“污水零直排”行动。


镇纪委在镇农办地毯式摸排基础上,严查审核上报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查看是否有漏报、瞒报的情况,增加关停清退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同时,督促建立网格化责任人机制,不定期进行抽查,倒逼责任落到实处。镇纪委按照《宁海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督查机制,强化执纪力度,重点督查故意隐瞒、弄虚作假、工作疏忽导致畜禽养殖场未关停等情况,形成震慑趋势。


“蛋鸭养殖当时是一个富民产业,但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在我们的监督督促下,各职能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环境保护举措,但这不仅断了养殖户的生计,还损失了5亿多元的产值,当时村民们都说我们的行动是在‘砸鸭蛋’,还有人说是在‘砸金蛋’!”西店镇纪委副书记魏再芳谈起那时候的困境,也是感慨万千。


“很多养殖户不是不知道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就是担心他们后续的再就业问题。”西店镇农办主任王佳君道出了养殖户们的普遍担忧。


发现问题根源后,西店镇纪委立刻督促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部门联合出台养殖户就业培训优惠等各种帮扶补助政策,切实帮助养殖户转产转业,同时,定期检查帮扶补助政策落实落地情况,对懒政行为进行约谈教育。最终,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养殖户一部分选择了自主创业,一部分去了企业里上班,剩下的也选择了自行退出。


帮扶就业后续开展的怎么样?去了企业上班的养殖户能适应吗?西店镇纪委盯牢整改的后续补贴帮扶工作,继续严查,确保养殖户转业后的就业平稳有序。


岭口村养殖大户李长国在关停蛋鸭养殖场后,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创业培训,自主经营销售鸭蛋,他发挥十几年的特长,靠着独到的识别鸭蛋品质的眼光,生意越做越红火。


“镇纪委的同志来厂里看了我好几次了,经常问我新的工作环境能否适应,生活有无受到影响,真的感谢纪委领导的关心,我现在赚的比原来还多。”养殖户舒松林在拆除自家鸭棚后选择在本村附近的宁海宏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从事汽车配件工作,日子同样越过越好。


2020年,随着年交易额2亿元的禽蛋饲料专业市场清退,西店镇的转型发展之路慢慢成型,依靠手电筒、汽配等工业产业,镇工业产值超百亿;王家村上游岭水库自从畜禽退养后,漫山遍野已经不见鸭子的身影,现如今每年开春,山上都是迁徙过来的白鹭;岭口村引进了宁海县房车露营基地项目,全村旅游项目投资10多亿元,两年内将有质的飞跃。昔日的“蛋鸭之乡”焕发出新的生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越走越宽。


“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全县纪检监察机关要以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监督执纪,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绿色福利。”县纪委县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