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绿荫沁凉,蝉鸣声声,远处的百亩荷花田里,荷花竞相盛开,荷香醉人,吸引了众多游人驻步拍照,流连忘返。
但往昔的外漕村却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候外漕村可以用6个字形容:脏、乱、差、穷、怨、贪。”村支书李根华说,村民大多依靠种地为生,收入绵薄,民风强悍,纠纷不断。
说起变化,李根华道出了其中的秘诀:用清廉家风推动乡风文明。
“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花,不该拿的钱一分不动”是李根华的家风。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把自己的家风融入到工作中,打响了村务公开的“第一枪”。“我把村里原先藏在抽屉里的财务资料全部张贴在‘三务’公开栏,大到工程款项,小到办公开支,几枝笔、几瓶水,都请村民一起监督。”李根华说,“比如最近村文化礼堂二期工程投入建设,费用预算全部公开,上面还有全体村民代表的签字。”
在李根华的带领下,村里的大事小事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矛盾纠纷逐渐减少,经济发展也有了起色,但部分村民长期游手好闲的现状仍然存在。“清廉村居建设不能光靠一己之力。”初步看到清廉家风给村庄带来的变化后,李根华计上心头:“不如将村中的清廉家风都写进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言行。”
村班子成员一拍即合。很快,“村民要遵纪守法,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勤俭持家,切忌奢靡浪费,红白喜事勿大操大办;要居家和睦,教育子女诚信为人、孝义为先……”等8条融合清廉家风的村规民约整理出炉。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力,村委会对村民的执行情况采取打分制,违反规定要扣分,视情给予经济处罚,年终总结时得分高者则公布在村口的荣誉榜上,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老王以前是外漕村的无业游民,因为赌博还借过高利贷。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下,这两年老王扔掉了赌具,在厂里找了一份工作,一家人踏踏实实过起了安稳的小日子。和老王一样,一些过去懒散的村民,或到达人村打工,或去厂里上班,平时休闲活动也换成了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文化活动。
“家风就是门风。外漕这一带教育开化早,很注重家风或者门风,门风正了,村风也就正了,村风正了,人心也就正了。” 外漕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张国芬觉得,外漕村的改变多亏了将清廉家风融入村规民约,指引村民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时下,清廉家风已渗透进村民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村民要崇尚文明、树立新风、展示新貌,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要遵纪守法,严禁搭建违章建筑……”在村口,碰到前来参加全区清廉村居建设推进会的兄弟村代表,一位村民随口就向他介绍起了8条村规民约。“去年年底,村规民约评分时,我还戴上大红花,受到表扬哩!”言语中,这位村民透露着自豪。
如今的外漕村,有着“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3A级景区村庄”的美誉,村固定资产由原来的20万元一跃到1800多万元,年可用资金由8万元增至48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8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