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学校留校生数量有多少?”
“目前针对留校生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学校有没有建立集中医学隔离点?”
......
每到一所高校,市纪委市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陈小兰都要不厌其烦地问上一遍。
“能够对答如流的,工作未必做得好;但如果连这些基本问题、基本数据都讲不清楚,那工作显然不可能做扎实。”
她事后和同行人员说。
2月11日,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赴高校督查防疫工作
“我是纪检组长,必须靠前指挥”
除夕之夜,在老家义乌陪亲人过年的陈小兰压根没顾得上看春晚,目光始终在手机屏幕停留,疫情发展动态和上级纪委最新部署才是她最关注的。
疫情的发展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我明天下午回宁波了”,正月初一晚,陈小兰在纪检组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字数不多,坚决果断。组员们提醒她返甬路上务必注意安全,“我是组长,必须靠前指挥”,她的回复同样干脆利落。
陈小兰赶回宁波后,就立即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市教育局党委疫情防控专题会议。教育系统是较早部署抗疫工作的,先后摸排了135万余名学生和10万余名教职工,陆续出台了全市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延期开学、寒假期间暂停各校外培训机构一切线下教学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即便如此,陈小兰在会上还是不忘强调狠抓落实,“对在防控工作中责任不落实、存在敷衍了事发生问题的学校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
“学校这块阵地千万不能丢”
大年初五,陈小兰拉上副组长张裕焕,径直前往直属学校和在甬高校督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要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学校这块阵地千万不能丢”,还在车上之时,两人就在互相给对方打气,坚定彼此的信心。
“现在每个小区门口都在测体温,你作为学校的门岗,到时候要面对多少的学生和老师,口罩怎么可以不戴?体温怎么可以不测?这两个问题必须马上进行整改!”在鄞州职教中心学校门口,陈小兰当场对一名门岗人员提出严肃批评,同时不忘叮嘱副组长张裕焕“今天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了当场跟学校指出来之外,回去后我们还要跟局里反馈,督促抓好落实”。
大年初五整整一天,他们就带着这股 “鸡蛋里挑骨头”的较真劲儿,抽查了诺丁汉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中学和鄞州职教中心学校,还真挑出了不少问题和隐患。等他们将当日检查情况梳理完毕,已是晚上十一点了。
陈小兰带队检查直属学校值班值守情况
“在家一点都不比在单位清闲呀”
纪检组另外一位副组长龙沪融,因返甬乘坐过高铁,被通知居家隔离。
但这位工作上的“老黄牛”,在家一天都闲不住。
“组长,高校情况复杂,防控压力大,我在家也干不了别的,检查方案、任务清单这些细碎活就交给我吧。”
“组长,老张明天就要去一线当志愿者了,他负责的直属学校这块的工作也交给我就行了。”
…… 他多次主动向组长请缨。
随后几天,纪检组的钉钉工作群几乎天天被龙沪融发的各类通知、文件、方案“轰炸”。同事们在群里调侃“您闭关在家怎么每天还刷屏”,他幽默地回上一句“我是把办公室搬到了家里,在家一点都不比在单位清闲呀”。
的确,虽然在家办公,但他汇总信息、起草材料,还通过电话不时抽查直属学校值班值守情况,连跟踪督促阿里巴巴捐赠儿童口罩发放等工作也被他“远程”安排得井井有条。
2月11日,龙沪融解除居家隔离,参与了对宁波工程学院和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防疫工作的督查,发现若干问题。“看来闭关数日,监督的‘火眼金睛’是练成了”,同事们对于他发现问题的效率,是打心底里佩服。
居家办公的龙沪融
“我可以”“我可以”“我可以”
对于返岗,纪检监察机关执行得更为严格。从2月4日接到上级通知开始,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有3名同志自觉进行了居家隔离,这让这个原本就只有6个人的团队力量骤减。
而这时候,为充实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力量,市纪委刚好要求组里报三个名额,下沉到街道社区一线参与志愿活动。张裕焕这段时间连日督导检查,不曾休息。另外两名同志小姚、小徐家中孩子尚小,而且小徐感冒初愈,这么冷的天,派他们三名同志去一线……陈小兰组长有些担心。
可当她在工作群里@这三位同志,问大家可不可以上一线的时候,却收到了齐刷刷的三条回复“我可以”“我可以”“我可以”。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此后数日,这三位同志的身影出现在了镇安社区防疫一线。他们迅速转换了工作角色,承担起小区出入口的询问、登记、测温等工作,没人喊苦喊累,没人临阵退缩,他们知道,那些社区工作人员,有些已经坚持十几天了,临近生理心理极限,作为“铁军中的铁军”,此时纪检干部更应该顶上去、守得住。
他们有的在一线监督,有的在基层服务,有的在家里办公,“无论身在何处,同心战‘疫’,我们谁都不会缺席。”陈小兰表示。
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的党员干部正在镇安小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