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四中全会的明确部署。宁波海事局纪检组聚焦海事经济类执法单位基本属性,聚焦廉政风险防控,聚焦廉政生态建设,惩防结合,内外联动,强化海事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着力构建监督有力、制度完备、责任清晰、生态良好的新时代反腐倡廉工作新格局。
装上基层“权力”监督“探头”。强化对权力监督,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找准监督的“靶心”。宁波海事局纪检组立足海事执法基本职能,建议为基层执法人员全员配置4G高清执法记录仪,为基层“权力”装上监督“探头”,在全国海事系统内率先实现对现场执法实时全过程监督。同时,将4G高清执法记录仪系统与现场综合执法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施对执法任务派发、接收、执法全过程实时记录、问题反馈和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实现对基层“权力”精准制约和监督,全面压缩权力寻租和打招呼、搞变通的空间,为清廉海事建设提供硬核支撑。截至9月底,从督查来看,没有发现执法人员违规违纪现象。
画好廉政风险防控“标尺”。“多亏提前学习廉政防控手册,避免了廉政风险行为发生的同时,也便捷了行政相对人到海事办事”,这是负责办理船舶国籍证书的执法人员小胡的感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新时代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宁波海事局纪检组针对相关海事业务特点、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细致梳理权责事项,督促相关部门编制《宁波海事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手册》,找准行政执法、综合管理领域存在的关键风险点,制定与之对应防控措施,为廉政“风险”画好防控“标尺”。如在船舶国籍证书核发业务上,梳理出“不符合条件却予以受理”等13项廉政风险表现形式,制定出五大类13项防控措施。“标尺”使人一目了然,也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公开。
安上基层执法环境“净化器”。“净化器”能除污纳新,执法环境“净化器”为基层执法、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优良“土壤”。宁波海事局纪检组从外部诱发海事工作人员廉政风险和影响海事廉洁形象的角度入手,积极创新举措和制度安排,建立并实施外部“不诚信行为”管理办法,将行政相对人诱发海事工作人员廉政风险和影响海事廉洁形象的行为纳入日常管理,不断地净化海事执法环境。2020年上半年,“外部不诚信”两登记次数、人数、估值同比下降54.3%、64.6%及54.3%,其中本地籍船舶或相对人被登记的比例降到14%。(作者:马新红 葛卫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