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执纪

北仑区三管齐下促行政审批“高铁”再提速

信息来源:宁波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0-09-16

近年来,北仑区为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形成高效顺畅的审批运行机制,全区33个行政审批部门共保留审批事项451项,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受理的审批事项430项,集中办事率由58.6%提高到95.34%。今年上半年,区行政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事项29.6万件,行政审批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到97.9%,服务对象满意率达99.92%,事项实际办理时限平均为1.9天,我区行政审批效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保持了行政审批的“北仑速度”。主要做法:

一是提升服务理念,依靠服务优化提速。各审批窗口围绕“创新服务理念,促进企业发展”这条主线,牢固树立“企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企业的事比自己的事还要紧”的服务理念,突出政府主动服务,采取“即办件立即办、承诺件马上办、联办件协同办、退补办件帮着办、上报件快速办”,以优质的服务提升审批速度。各窗口还积极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 ,上半年为企业群众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累计86件次。如交通局窗口提出了“手续齐全即时办、资料不齐指导办、急需项目加快办、特殊项目跟踪办”的四项新规范; 外经贸局窗口前移服务环节,主动对接企业进行法规政策宣讲,开展预审指导,提高了后续审批效率; 环保窗口开展项目环评上门服务咨询,主动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半年累计现场踏勘及上门服务300多人次。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依靠制度创新提速。一是建立协同审批机制。制定《投资项目协同审批实施办法》,采取“一窗启动、分段牵头、有限并联、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运作模式,将31个审批环节削减为22个,审批流程总承诺时间从98个工作日减少到76个。去年以来,协同审批事项达130多个,对海天精工、韵升实业、中亚物流、华夏一品等一批重点项目进行了协同审批,审批时间节省近20%。二是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机制。对有特殊审批情况的企业,通过“会商”形式,审批部门当场作出审批意见,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次要资料先办后补,必备资料快速办理,为企业节约审批时间。如东方线缆公司总投资4亿3千万人民币,生产500KV海底交联电缆,因工期安排较紧,如按原有程序难以保证按期开工。为此,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开辟“绿色通道”,确定该项目在总评图通过审核后先期进行桩基施工,在施工同时抓紧办理相关手续,确保项目预前开工建设,比原程序提前了二个月。三是建立区领导“项目促进例会”机制。对年初确定的区重点项目涉及行政审批问题,由区牵头领导召集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以促进例会的形式现场沟通协调、明确解决意见。会议形成纪要,会后有关部门按照纪要抓好责任落实,促进项目快捷审批、快速建设、尽快投产运行。如嘉彰公司竞得汇柏公司55亩土地及相关资产,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汇柏公司在土地证、房产证有大量手续尚未完成,而公司已不复存在,嘉彰公司无法合法取得拍卖所得资产。为使企业项目能按期投产建设,经分管区领导召集有关部门召开项目专题例会,明确各个部门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了相关的审批事项,为企业投产建设节省了时间。

三是丰富科技含量,依靠技术优势提速。2006年,我区在全省率先建成电子行政审批和监察系统,实现了“串联”审批到“并联”审批,并将审批事项从受理到办结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系统办理,实现全程电子化操作。通过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将复杂事项规范为“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五个标准环节,简单事项形成“一审一核”制办理模式,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间。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事项全部环节全过程监控,对于受理的事项内容、承办时间、结果等14个要素全面监察,实现实时监察。对违反程序和超越权限的,系统自动限制;对违纪违规的行为,系统及时发现、自动警告、自动记录,对到期件进行“黄牌”“橙色”“红牌”自动警示,并以手机短信及时告知责任人。去年以来,电子行政监察系统对审批业务发出预警1530次、黄牌27起、橙色2起、红牌6起,有效保证了审批效率与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