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部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打造“透明钱柜”。预算管理的日常业务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重组优化财政资金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工作流程,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公开化和网络化。
二是建立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筑牢资金运行“防火墙”。财政性资金的收支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行,预算资金的申请、支付、清算全部实行网上操作,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双向掌控财政资金支出全程,对资金拨付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违规操作及时预警,有效预防、遏制和纠正资金使用的不规范操作和违规问题。
三是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专项资金监控系统,安上“定位仪”。深入推进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将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中的基建项目资金全部纳入专户,依托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按项目、计划、进度实行资金统一管理拨付,确保专款专用。在项目竣工结算后监控结余资金及时回收,截至2009年底,回收政府性投资项目专项资金结余1200多万元,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四是建立政府采购网络监管系统,设置“电子眼”。通过综合监察系统,对政府采购从供应商资质认定、计划审批到合同签订全过程实时监控,在评标环节予以全程录像,有效加强了政府采购监管,确保政府采购规范运作。依托江东区财政网搭建政府采购专家抽取平台,实现专家抽取电子化,目前,全市中介机构货物服务类专家抽取全部应用江东区系统。
五是建立资产管理数据系统,当好“智能管家”。在全市率先建立资产管理数据系统,将全区50家一级预算单位的资产情况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动态掌握资产全貌,有效实施远程监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实现了信息化、动态化。